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旅游美食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漳平有个“游傩狮”习俗,你知道吗?

    信息发布者:fjlyzpxq_mkzuto587vv
    2019-05-31 15:30:31    来源:漳平新闻网   转载

    漳平市“游傩狮”习俗主要分布在漳平北部的新桥、灵地、吾祠、双洋、赤水、溪南、象湖等乡镇的部分村落。漳平市吾祠乡陈地村前湖自然村是闽西最东村落,200多人的小村庄仍然传承着300多年的游傩狮民俗。

    春节期间,老、中、青参与表演队的人数有50多人,两只狮子可在白天舞动也可夜间舞动,可以地面活动,也可在舞台表演。为何前湖小村庄至今依然能够传承着游傩狮?

    漳平有个“游傩狮”习俗,你知道吗?漳平有个“游傩狮”习俗,你知道吗?

    据传,明朝末年,游氏两兄弟在森林茂密的前湖山脚下兴建游氏宗祠时“明师先生”嘱咐,为驱辟宗祠周围茂密森林中的魔邪,每年进祠傩狮(也称摆狮)至少一次。

    为不违祖训,从清康熙年间起,前湖村先民组建傩狮队,户户有人参与,年年在宗祠傩狮拜祖热闹一番。民间对狮子很有亲切感,把它当成威勇与吉祥的象征,并希望用狮子威猛的形象驱魔赶邪,寓为祈求吉祥平安。

    光绪年间,该村到新桥南丰村赖家山虎符祖殿的张圣君“割香火”,游傩狮一同助兴,途经新桥西埔村时表演游狮、拜贡、打狮及爬杆等高难度动作。在每年春节期间或逢办喜事、迎佛等都欢迎傩狮到各家各户游走,因此,游傩狮习俗一直延续至今。

    漳平有个“游傩狮”习俗,你知道吗?

    游傩狮的主要道具有傩狮头(簸箕狮)、狮鬼仔、狮婆妹傩面工具、南刀、铁尺、铁叉、钩嫌、棍棒、竹芧(XU)、蒲扇、手帕、响铳及锣、鼓、钟、钹乐器等。傩狮头全是固定的,眼嘴耳不能活动,由牛皮制作而成的傩狮头通体淡黄,净重 5公斤,面长 58cm,头顶至上唇50cm,宽52cm,厚 15cm(至鼻尖),眼球直径 6cm,眼球突出高度8cm,鼻长 25cm,鼻宽16cm,鼻尖高 5cm,嘴宽20cm。

    在制作上,用上等牛皮经浸泡多天软化后,在模具上经过击、绑、压等多道程序,风干定型后,绑上固定的支架、上色后共约需30多天。狮头配上驱邪的小铃铛和有色的狮毛,在舞动时能发出清脆的喜乐声。以布为傩狮身,在脊梁等主要部位缝以红布条及粽毛做成的尾巴等。

    通常,游傩狮主要扮演角色者戴着傩面手持竹芧、蒲扇引狮的男狮傀仔1 人,戴着傩面手抓手帕、扇子的女狮婆妹1人, 扛狮子头1人,狮尾1人,加上锣鼓配音和打狮及换班者至少在8人以上才能进行。此外,简易表演也需狮傀仔1人,扛狮头及狮被缠在腰上1人。狮鬼仔是狮子最亲密的伙伴,生性勇敢,有探险精神,充当开路先锋的作用,走在前面,狮子最听狮鬼仔的话,按狮鬼仔的引导下完成各种动作。狮婆妹以妇人的各种动作、姿势进行表演,引得观众啼笑是非。扛狮头最迈力气活, 手臂伸长将狮头演得逼真形象,脚走马步,快慢和动作均要按照配乐和狮鬼仔的引导下完成,正常5至8分钟要换班。狮尾的扮演也非易事,主要是配合扛狮头者,左右、上下跳动并不停地摆动尾巴。

    漳平有个“游傩狮”习俗,你知道吗?

    游傩狮表演参与的人数越多越好,越能体现狮子与人亲切感,体现狮子威猛神勇与吉祥的象征。“打八音”及傩狮专用的锣、鼓、钟等乐器打出的“咚咚钟、咚咚钟”作伴奏,根据不同动作配上不同节奏的乐律,先完成拜狮、游三公庙、宗祠、民主公后,才到村内各家各户游走,最后才到邻村游傩狮。

    游傩狮是汲取傩面舞与南狮、游走艺术部分表演形式合三为一的民俗活动。傩面舞在远古时代是民间驱魔逐疫的舞蹈,南狮表演生动活泼,游走艺术来自于民间生产生活。历经岁月更迭,游傩狮逐渐演变为乡村的民俗活动。

    漳平有个“游傩狮”习俗,你知道吗?

    游狮是在路上进行游艺表演。狮鬼仔须对经过的桥、沟、坎进行三番五次的探实,在探明安全的情况下,积极引狮子、狮婆妹等继续前往游行,狮子在经过桥、沟、坎时也时而进时而退,多次认为安全时才愉快地通过。

    漳平有个“游傩狮”习俗,你知道吗?

    拜贡是狮子面对贡桌贡品进行各种技艺的表演。主人在庙、祠、房的大厅y内(也有在露天)摆上贡桌、办上贡品,喜迎狮子的到来,狮鬼仔先对门楼安全进行探实,后引狮子对门楼的柱子进行攀援、上下耍门等;进门楼后,狮鬼仔打开傩狮所要的场地,狮就地休息,做小摆动作,等候狮鬼仔的招唤;狮鬼仔在群众“哈嗨、哈嗨、哈嗨”的吆喝声音中,时而进、时而退,穿插一些翻跟斗、前翻、后翻等难度较高的动作,多次对贡桌、贡品及上下的阶梯等探明安全后,引狮子进厅堂攀柱、耍门、看桌、耍桌、看贡品等表演,最后,狮鬼仔引狮子在贡桌前拜三拜。

    漳平有个“游傩狮”习俗,你知道吗?

    打狮是打狮者用拳、棍棒、铁叉、铁尺、南刀等对不听话的狮子进行教育鞭打的表演。打狮者经常穿插一些武术表演并多次打狮、斗狮,狮鬼仔十分难过,表情极为尴尬、伤心,多次阻拦打狮者。打狮者经过一番较量后,用有关器具打到狮的腰部,狮昏迷了过去。

    漳平有个“游傩狮”习俗,你知道吗?

    救狮是对昏迷狮子的救助表演。狮鬼仔采取抓莎、放淤血、拍脸等动作救醒狮子,救醒后狮鬼仔十分高兴,继续游傩狮。此外,还有狮爬杆、狮戏水……。

    吾祠游傩狮留下了多时代的烙印,已发展成为一项集祭祀、娱乐、观赏、教育、武术表演和健身运动等于一体、内涵深刻的民俗活动。它有多个文艺活动项目的表演,是多技艺的综合体。它以民俗为框架,融汇多种演艺,集民俗、艺术于一体的文化现象,历史悠久,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气息。

    • via漳平市文化和旅游局,漳平新闻网续编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